1.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 未知生,焉知死?

4. 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流水一樣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5.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6.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7.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

8. 剛、毅、木、訥近仁。

9. 敬鬼神而遠之。《論語·雍也》

10. 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11. 放於利而行,多怨。

12.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呼?

1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上)

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5. 季孫之憂,不在?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孔子

16. 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7. 吾日三

18.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止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9.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20.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3.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24. 子曰:xxx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xxx

2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26.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27.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8. 子曰:xxx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xxx

29. 子曰: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30. 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止老知將之至雲爾。

31.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2.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33.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4. 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35.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36. 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3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

38.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9. 孔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40. 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1. 言必誠信,行必忠正。

42. 先勞苦而後得功,此所以為仁。

43.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44. 孔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5.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46.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語出。《論語·雍也》

47.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8. 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49.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50.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51. 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xxx思無邪。xxx

52. 傢語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

53. 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54.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55. xxx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xxx

56.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5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58. 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59.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孔子

60.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61. 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62.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63. 學如不及,猶恐

64.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65.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1.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

2. 有殺身以成仁。

3.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4.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擇其不善而改之。

6.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

7. 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於三傢之堂!

8. 道不同,不相為謀。

9. 君子*之美。《論語·顏淵》

10.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

11.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12.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13. 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14. 不然;獲罪於天,吾所壽也。

15. 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1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17.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8.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9.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20.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21.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22. 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

23.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4. 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25.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6.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7. 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28. 不遷怒,不貳過。——孔子

29. 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30.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2.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3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4.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35.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36. 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37. 司馬牛問仁。子曰:xxx仁者其言也仞。xxx曰:xxx其言也仞,斯謂之仁已乎?xxx子曰:xxx為之難,言之,得無仞乎?xxx

38.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9. 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xxx

40.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41.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42. 子曰: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43.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44.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45.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46. 敏於事而慎於言。《論語·學而》

4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同上)

4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9.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50.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

51.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孔子

52.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53.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孔子

54.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55. 三*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56. 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57. 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58.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59.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60.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孔子

61.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62.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年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63.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64.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勤學也已。

65. 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衛靈公》

66.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67.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6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9.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0. 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1. 巧言令*,鮮矣仁!《學而》

72.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孔子

73.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1.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2. 子曰:xxx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xxx

3. 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與其易也,寧戚。

4.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

8. 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

9.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10.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1. 有教無類。

12. 學而不已,闔棺乃止。——孔子

1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同上)

14.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5.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xxx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xxx

16.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7. 身而常逸者,則志不廣。

18. 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裡仁》

19.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0.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21.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

22.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同上)

2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同上)

24. 子曰: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5.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26. 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裡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瞭。

2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 冉求曰:xxx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xxx子曰:xxx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xxx

29. 子曰:xxx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xxx

30.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31. 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3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3.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34.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5.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xxx思無邪。xxx

36.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7.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8.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39.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40. 子曰:xxx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xxx

41.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42.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3.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44.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45.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6. 父母,唯其疾之憂。

47. 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48. 小不忍則亂大謀。

49.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50.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51.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2.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53.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54.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5. 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56.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57.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58.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59.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60.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1. 上好禮,xxx莫敢不敬;上好義,xxx莫敢不服:上好信,xxx莫敢不用情。

6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63.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4.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65. 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6. 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67.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68.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69.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後也。

70.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7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72. 孔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73. 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

74.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75. 子曰:xxx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xxx

76.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7.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78. 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以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79. 朝聞道,夕死可矣!

80.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81.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2.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孔子

83.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4.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 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3. 有教無類。出處:論語

4.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5.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7.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8. 動為靜之基;清為濁之源!

9.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10.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11.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於比。

12. 孔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3. 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14.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5.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16. 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7. 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

18.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同上)

19.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0. 子曰: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21.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2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同上)

23.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24.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25.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6.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2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8.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29.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30. 子曰: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31.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32.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33. 從心所欲,不逾矩。

34. 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矣。

35. 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36.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37.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38. 子曰:xxx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xxx

39. 子曰:xxx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0. 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衛靈公》

4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

42. 三*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43. 子曰: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44.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45.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46. 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7. 小不忍,則亂大謀。

48. 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49. 孔因材施教。

50.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孔子

51.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