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劌的“請見”“請從”表現瞭他怎樣的精神?

2. 文學常識

3. 問答題

4. 本文標題改為《長勺之戰》好嗎?結合內容說明理由。

5. 魯莊公是一位昏庸的國君嗎?談談你的看法。

6.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有何作用?為下文寫魯莊公的鄙、曹劌的遠謀做鋪墊。

7. 《曹劌論戰》的內容、主旨。

8. 與第(2)段中的“齊人三鼓”相照應的句子:三而竭

9. 你是否贊成“夫戰,勇氣也”這一觀點?談理由。

10. “將鼓”、“將馳”表現魯莊公怎樣的特點?表現魯莊公急躁冒進、急切求成的特點。

11. 曹劌請見的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12. 表明莊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於民的語句;戰爭取勝的先決條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3. 體現曹劌富有責任感、愛國精神、參與精神的詞語:請見、請從

14. 劃分第(3)段層次,概括層意。

15. 本文承上啟下的過度句:既克,公問其故。

16. 從“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以看出魯莊公的“鄙”,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求神靈的保佑上。

17. 魯國反攻的時機:彼竭我盈。

18. 表現曹劌深謀遠慮、穩重果斷、胸有成竹、沉著冷靜、從容不迫、謹慎小心,善於捕捉和把握作戰時機,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的詞語是:未可,可矣

19. 魯國追擊的時機是:轍亂旗靡。

20. 文中和xxx的“敵疲我打”的戰術,《孫子兵法》中“以逸待勞”的戰術相近的句子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21. 第2段通過寫曹劌的言行,表現曹劌什麼特點?

22. “既克,公問其故”在文章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23. 有人說“長勺之戰”的勝利,曹劌功不可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魯莊公也有一定的功勞,你的看法呢?(魯莊公被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不鄙,表現在哪裡?)

24. 曹劌是個平民,在國傢處於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擔當起拯救國傢的重任,這是他愛國思想的具體體現,他的這種思想可以用哪句名言來概括?作為一名中學生,你認為自己該怎樣做才是愛國的最好體現?

25. 表現莊公政治上鄙的語言:衣食所安,弗敢專也;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26. 文中的“將鼓”、“將馳”表現瞭什麼?“未可”、“可矣”表現瞭什麼?

27. 表明魯莊公政治上取信於民的句子是:

28. “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結局表明瞭什麼?

29. “三而竭。”照應上文的:齊人三鼓。

30. 概括第(1)段內容:敘述戰前曹劌求見魯莊公,通過與魯莊公的對話,表現曹劌“政治上的取信於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戰略觀點。

31. “忠之屬也”所評價的內容是:。

32. “何以戰”一問,表明曹劌怎樣的思想特征?深謀遠慮,重視戰前的政治準備。

33. 劃分第(1)段層次,歸結層意。

34. 魯國在戰爭中取勝的先決條件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5. 與第(2)段中的“齊人三鼓”相照應的句子:

36. “”和“”的結局,證明曹劌指揮正確。

37. 魯莊公說明戰前的政治準備的句子是:

38. 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一鼓作氣,在文中的含義是: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今義是: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39. 曹劌是怎樣一個人?魯莊公是怎樣一位國君?聯系本文對曹劌和魯莊公作評價。

40. 曹劌在戰場上鎮定自若,從容自信的基礎是什麼?你從中得到瞭怎樣的啟示?

41. 與“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相照應的語句是: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42. 曹劌評價魯莊公竭誠為民辦事,能夠取信於民,可以憑借這一條件去打仗的句子是:

43. 表現曹劌謹慎小心、詳察敵情,把握追擊時機的句子:

44. 文章的第三段寫瞭什麼內容?寫曹劌論述魯國在長勺之戰中取勝的原因。

45. 從“”可以看出魯莊公的“鄙”,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求神靈的保佑上。

46. 曹劌請見的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47. 從魯莊公的“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的回答中體現瞭什麼?

48. 統觀戰前曹劌所言,皆著眼於什麼?體現瞭曹劌的什麼特點?

49. 就第(2)段的內容、寫法寫一段評註性文字。

50. 與第(2)段中的“登軾而望之”相照應的句子:

51. 閱讀第(2)段,回答問題。

52. 齊師攻打,而魯莊公倉促迎戰,表現瞭什麼?魯莊公缺乏軍事才能

53. 用原文答題

54. 齊人三鼓後進軍的根據是:夫戰,勇氣也。

55. 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條件是“忠之屬也”,那麼,“忠之屬也”的實質是什麼?

56. 就第(1)段的內容、寫法寫一段評註行文字。

57. 閱讀第(1)段,回答問題。

58. 曹劌闡述把握作戰時機的句子:(1)進攻時機:彼竭我盈(2)追擊時機:轍亂旗靡

59. 曹劌觀察敵情的細心之處: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60. 曹劌兩次抓住戰機,一次是在彼竭我盈之時,第二次是在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時。

61. “忠之屬也”所評價的內容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2. 曹劌評價魯莊公竭誠為民辦事,能夠取信於民,可以憑借這一條件去打仗的句子是: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1. 文章的主要寫作手法是:對比

2. 為什麼曹劌在“公將馳之”的時候說“未可”,而在“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後說“可矣”?(曹劌說明在“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後下令追擊的原因)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3. 文中哪些地方表現瞭曹劌的遠謀?

4. “忠之屬也。可以一戰”體現瞭曹劌怎樣的思想觀點?“忠之屬也”的實質是什麼?

5. 本文在材料處理上詳略得當,請根據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說明文章這樣安排的好處。

6. “既克,公問其故”在文章結構上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7. 魯國在戰爭中取勝的先決條件是:

8. 作戰時,曹劌和莊公的表現形成瞭對比,其作用是什麼?突出曹劌的軍事才能

9. 曹劌在這場戰役中起瞭什麼作用?

10. 本文在刻畫人物形象上有什麼特點?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11. 第二自然段寫瞭怎樣內容?怎樣安排材料的?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12. 與第(2)段中的“登軾而望之”相照應的句子: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13. 從全文來看,曹劌的深謀遠慮表現在哪些方面?魯莊公的“鄙”表現在哪些方面?

14.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這一舉動表現瞭什麼?

15. 為什麼曹劌在“公將鼓之”的時候說“未可”,而在“齊人三鼓”之後說“可矣”?(曹劌說明在“齊人三鼓”之後才下令進攻原因)

16. 魯莊公說明戰前的政治準備的句子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7. 曹劌為什麼最後同意魯莊公跟齊國作戰?

18. 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裡?

19. 曹劌能沖破阻礙進見,說明他具有何種品質?愛國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20. 從魯莊公的“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回答中體現瞭什麼?

21. 第(3)段中,曹劌的論戰回答瞭魯莊公哪兩個疑問?

22. “十年春,齊師伐我。”交代瞭哪些內容?“我“指的是什麼?

23. 閱讀第(3)段,回答問題。

24. 從“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可以看出魯莊公政治清明,卻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身邊的臣子上。

25. 體現曹劌富有責任感、愛國精神、參與精神的詞語:

26. 曹劌阻止魯莊公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這表現瞭曹劌沉著、冷靜、謹慎的特點。

27.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表現瞭曹劌怎樣的特點?

28. 曹劌在戰場上穩重果斷、胸有成竹、沉著鎮定、從容不迫的基礎是什麼? 你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29. 為什麼曹劌在“公將鼓之”的時候說“未可”,而在“齊人三鼓”後說“可矣”?

30. 本文通過曹劌和魯莊公關於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瞭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應采取的戰略戰術原則,請你總結一下。(魯國此次取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1. 確定追擊時機的根據: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32. 曹劌在這次戰役中起瞭什麼作用?

33. “既克,公問其故”在文章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承上啟下的過度作用

34. 為什麼曹劌在“公將馳之”的時候說“未可”,而在“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後說“可矣”?(曹劌說明在“視其轍亂,望其旗靡”之後下令追擊的原因)

35. “十年春,齊師伐我。”除瞭交代戰爭發生的時間外還交代瞭戰爭的雙方和戰爭的性質。其中“我”指魯國。

36. 概括第(2)段內容:敘述長勺之戰的經過,表現曹劌的沉著冷靜,從容不迫,深謀遠慮,穩重果斷,胸有成竹,謹慎小心,詳察敵情,善於捕捉和把握作戰時機,後發制人的軍事才能。表現魯莊公急躁冒進,急切求成,缺乏軍事才能,但能任人唯賢,放手讓曹劌指揮。

37. 本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在對話中,曹劌的“遠謀”和莊公的“鄙”都得到瞭鮮明的體現。

38. 史料裁剪得當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哪些詳寫,哪些略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9. 表現曹劌謹慎小心、詳察敵情,把握追擊時機的句子: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40. 確定反攻時機和追擊時機時,暗含曹劌的哪些軍事觀點?

41. 縱觀全文,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遠謀

42. 學習《曹劌論戰》一文,你從中得到瞭哪些啟示?感悟到做人處事的什麼道理?

43. 曹劌論戰的背景是:十年春,齊師伐我。

44. 指揮作戰中,曹劌隻說瞭兩次“未可”、“可矣”,這樣簡短的語言表現什麼?

45. 回答問題。

46. “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結局,證明曹劌指揮正確。

47. 表現魯莊公急躁冒進、急切求成、缺乏謀略,軍事上無知的句子:公將鼓之,公將馳之

48. 從“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魯莊公政治清明,竭誠為民辦事,能夠取信於民。

49. 從曹劌與鄉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曹劌與鄉人對這場戰爭各持什麼態度?

1. 齊人三鼓後進軍的原因: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2. 列舉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分析說明取勝的原因。

3. “公將鼓之”“公將馳之”表現瞭魯莊公怎樣的特點?

4. 曹劌在與魯莊公的對話中,闡述瞭他怎樣的思想觀點?

5. 表明魯莊公政治上取信於民的句子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6. “齊師敗績”“遂逐齊師”的結局證明瞭什麼?證明瞭曹劌指揮正確。

7. 從“”可以看出魯莊公政治清明,卻把戰爭取勝的希望寄托在身邊的臣子上。

8. 出自第(3)段文字的兩個成語是:(1)一鼓作氣:比喻趁勁頭足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再衰三竭:形容士氣逐漸低落。

9. 最能體現曹劌參與精神的詞:請見、請從。

10. 本文寫作上的一個較突出的特點是前後照應,請舉出幾例。

11. 戰爭的結局(表明曹劌指揮正確的句子):齊師敗績;遂逐齊師。

12. 出自第(3)段文字的兩個成語是:(1)(2)

13. 承上啟下的過渡句:既克,公問其故。

14. 莊公的兩次答話能看出他具有怎樣的特點?為什麼?

15. 相關對聯:莊公鄙陋急躁迎戰曹劌遠謀從容反擊

16. 曹劌在與魯莊公的對話中表明瞭什麼觀點?取信於民是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17. 概括第(3)段內容:曹劌說明魯軍取勝的原因,闡述要把握作戰時機,後發制人的戰略戰術思想。

18. 曹劌為什麼最後同意瞭魯莊公下令出兵迎戰?

19. 寫出兩位你最崇敬的愛國將領,並用幾句話加以評價?

20. 曹劌請見的根本原因:

21. 曹劌的論戰闡述瞭怎樣的軍事思想?

22. 相關成語:一鼓作氣

23. 曹劌與鄉人的對話中揭示瞭什麼?

24. “未可”“可矣”表現瞭曹劌怎樣的特點?

25. 第三段出現的成語:一鼓作氣。

26. 齊魯長勺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多的著名戰例之一,魯國戰勝強齊的原因是什麼?

27. 表現曹劌深謀遠慮、穩重果斷、胸有成竹、沉著冷靜、從容不迫、謹慎小心,善於捕捉和把握作戰時機,具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的詞語是:

28. “既克”,而魯莊公卻不知“其故”,表現瞭什麼?

29. 為什麼曹劌在“公將鼓之”的時候說“未可”,而在“齊人三鼓”之後說“可矣”?(曹劌說明在“齊人三鼓”之後才下令進攻原因)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30. 從魯莊公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的回答中體現瞭什麼?

31. 曹劌確定反攻時機和追擊時機的根據是什麼?

32. 表現曹劌深謀遠慮、穩重果斷、胸有成竹、沉著冷靜、從容不迫、謹慎小心,善於捕捉和

33. 概括第(3)段內容:

34. 曹劌給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分析曹劌的人物形象)

35. 從“”可以看出魯莊公政治清明,竭誠為民辦事,能夠取信於民。

36. 概括第(2)段內容:

37. 第三段中曹劌的論戰回答瞭魯莊公的哪兩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