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受封文成公主;貞觀十五年(641年),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幹佈,成為王後,促成唐蕃結為姻親之好。

2. 文成公主本人還親自傳授瞭刺繡、紡織的技術。

3. 文成公主進藏這篇故事讓我們想起遇事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道理。文成公主遇到困難也會勇敢解決的,我們就應該學習文成公主的這種品質!

4. 文成公主去世後,吐蕃王朝為她舉行隆重的葬禮,並和松贊幹佈合葬於雅隆瓊結王墓中,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5.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邏些城病逝。她的去世讓吐蕃人哀痛不已,那些隨她而來的文士、工匠也一直受到豐厚禮遇,他們死後被葬在文成公主墓的兩側。至今文成公主和她的使臣們,仍被西藏人民奉為神明。

6. 松贊幹佈非常喜愛唐朝文化,也希望得到先進而強盛的唐朝的支持,他幾次向唐求婚,於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瞭他。

7. 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文成公主來的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xxx,她攜帶瞭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協助松贊幹佈設計建造瞭大昭寺。

8. 日月山有兩個亭子相對兩個山上,是人們為瞭紀念文成公主修的紀念館。裡面有紀念碑,和當年藏族人民迎接文成公主盛況的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和親,增進瞭藏漢民族友好關系,為西藏文化,農業,醫學的發展做出瞭歷史性的貢獻。藏族人民非常感謝她,為文成公主修廟作為永久的紀念。日月山承載瞭歷史,同時在這裡也被更改瞭歷史。

9. 文成公主出發時16歲,到成婚時剛好18歲。

10. 文成公主進藏的主要人物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幹佈。

11. 文成公主說:“我要去找松贊幹佈。”

12. 文成公主出發去吐蕃瞭。她從京城帶上青稞、豌豆、油菜、小麥、蕎麥等種子和各種耕種技術,還有許多鐵匠、木匠、石匠,也跟著文成公主一起進藏瞭。

13. 過瞭一些日子,文成公主想:即使松贊幹佈真的去世瞭,我也要去看看!碰巧這個時候,神鳥天鵝從遠方飛來,說:“公主,公主,不要難過,快到拉薩去吧,松贊幹佈的身體很健康!公主,公主,快到拉薩去吧,一切都會吉祥如意!”文成公主聽瞭,十分感激神鳥天鵝,馬上就動身前往拉薩。

14. 第三,和平來之不易…

15.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瞭四十年。她將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制造以及歷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瞭藏族地區,促進瞭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此外,她還和松贊幹佈努力推行改革,使吐蕃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瞭突飛猛進的發展。因而能稱霸西域,成為大唐王西方的有力屏障。而大唐王朝和吐蕃的關系,更達到瞭水乳交融的頂峰。

16.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幹佈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

17. 她帶去的許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從此藏民掌握瞭漢族的先進工藝技術,推廣瞭漢族的農業生產工具,大大發展瞭藏族的農業生產力。

18. 文成公主入藏,給當地更多人民帶去先進的農耕文化及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19. 松贊幹佈文成公主的標志著實現瞭祖國民族統一和領土疆域的完整

20. 由此亦能看出,在蕃人心中,正妻與文成公主這樣的偏室的地位是有著天壤之別地。

21. 松贊幹佈與文成公主的婚姻促進瞭漢藏友好。松贊幹佈在世時,吐蕃與唐朝一直保持著友好關系。650年,松贊幹佈去世。此後,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瞭30年,繼續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系。

22. 充滿神秘色彩的藏文化深深吸引著王小鳳,她讀過很多講述西藏的書籍,收集瞭一些藏式首飾和工藝品,學歷史出身的她對文成公主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詳。

23. 在文成公主入蕃途中,松贊幹佈派人修路。吐蕃當時也有不少反對合婚的勢力,一路進行阻撓破壞,因此文成公主進藏除瞭山高路遠,還多瞭人為加害等因素。

24. 從政治角度上來說,文成公主入藏肯定是自願的,甚至是少數民族首領松贊幹佈所渴求的,但是從文成公主個人的角度來說,沒有人願意從長安去西藏,因為當時的長安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又富麗又堂皇,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但是當時的西藏和現在西藏差不多,都屬於邊遠地區,經濟政治文化都相當落後,沒有娛樂方式,吃不好穿不好,作為一個能夠享受長安榮華富貴的姑娘肯定是不願意去西藏受苦受累的,所以對文成公主個人來說,她肯定是不願意去的,畢竟長安那麼繁華,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能留在大城市的也肯定不願去西北偏遠地區。

25. 此後唐朝又不斷送去蠶種,幫助發展養蠶事業。送去酒曲,派人幫助發展釀酒事業。還有碾磨、造紙、造墨等等,也派專人傳授。

26. 《新唐書》記載,入藏第一人當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漢名無記載,其父史書也未記載。史書記載文成公主為宗女,不是皇帝的女兒。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持節送文成公主去吐蕃。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蕃贊普松贊幹佈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幹佈再次派人到唐朝,奉表求婚,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唐太宗沒有同意。吐蕃特使返回吐蕃後,告訴松贊幹佈,因為吐谷渾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唐朝沒有允許嫁公主。貞觀十二年(638年),松贊幹佈遂借口吐谷渾從中作梗,出兵擊敗青海吐谷渾、黨項、白蘭羌,直逼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揚言若不嫁公主,便率兵入侵唐朝。唐太宗派侯君集為主將,執失思力、牛進達、劉蘭為輔佐,率唐軍迎擊吐蕃軍。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還未出手,牛進達已經率領唐軍先鋒部隊擊敗瞭吐蕃軍。松贊幹佈大懼,在唐將侯君集率領的唐軍主力到達前,退出青海吐谷渾、黨項、白蘭羌,遣使謝罪,再次請婚。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贊幹佈派大論薛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大量其他珍寶來正式下聘禮。唐太宗將一宗室女封為文成公主,允許下嫁松贊幹佈。

27. 文成公主帶去的宮廷樂隊,豐富和繁榮瞭藏族的民間音樂、提高瞭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28. 主要講瞭土番首領松贊幹佈派使臣去向唐朝皇帝求婚,聰明的使臣答出瞭皇帝的難題,皇帝就將文成公主許給瞭松贊幹佈。文成公主在進藏路上遇到瞭一條河,她找瞭樹幹搭在河上走瞭過去;撒羊毛走過瞭沼澤地;遇上壞烏鴉修屋寫血書紀念松贊幹佈。又踏上路,遇神鳥天鵝收祝福;背走乃巴山到達西藏。使西藏與內陸關系更加友好。

29. 和親後,文成公主襄助松贊進行改革和發展社會文化生產,密切瞭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據史載,唐太宗去世時,松贊幹佈派特使持厚禮專程到長安拜奠。公元650年,松贊幹佈去世時,唐高宗也派專使到拉薩祭悼。那個時期漢藏兩族間的緊密聯系可見一斑。文成公主活著的時候,從松贊幹佈到一般藏民,無不尊敬她愛戴她。

30. 《隴西行》(唐·陳陶)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31. 文成公主入藏後推行夏歷制,大大便利瞭藏族歷史文化的紀年和著錄。

32. 從吐谷渾啟程前往吐蕃,文成公主進藏交通工具從馬車全部改為馬匹,以提高行進速度。

33. 交通不便利,反對合婚的勢力的影響,導致走瞭三年的時間。

34. 從此,西藏和內地的往來更加密切瞭!也就是從那時候起,西藏有瞭五谷,老百姓學會瞭耕種和其他技藝。

35. 文成公主到瞭達尤龍真這個地方的時候,可惡的烏鴉飛來說瞭壞話。它問:“公主,你要到哪兒去呀?”

36. 松贊幹佈與文成公主在四月十五,這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結婚,體現對這次婚禮的重視。

37. 松贊幹佈派出祿東贊到大唐提親,文成公主被打動,願意千裡迢迢,遠嫁吐蕃。

38. 文成公主入藏之後,把唐朝的優秀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瞭西藏,和松贊幹佈同心協力發展吐蕃的經濟和文化。

39. 更為重要的是:實現瞭祖國民族統一和領土疆域的完整。具有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40. 後來經過科舉考試後一舉成名,被唐太宗李世明看中,授予他一個不小的官職,而且還要把文成公主下嫁給他,但是他堅決不肯答應。

41. 文成公主帶去的各種植物種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開花、結實,改變瞭藏民的食品結構,豐富瞭藏民的食物品種。

42. 傳統觀點認為,唐蕃古道就是唐蕃驛道,即公元7世紀至9世紀唐王朝與青藏高原吐蕃王朝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交通道路。它起自陜西西安,途經甘肅、青海,至西藏拉薩,全長3000餘公裡。

43. 《古從軍行》(唐代·李頎)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44. 帶去瞭先進的技術,加強瞭唐朝和吐蕃的聯系

45. 文成公主入藏贏來瞭唐藏百年和平的局面,兩國人民和睦相處,文成公主同時帶去瞭唐代先進的耕作技術與唐代的書籍,增進瞭兩國在文化、經濟等方面的交流,也促進瞭漢族與少數民族的和平共處。

46. 文成公主進藏主要人物是文成公主。她讓隨從人員向當地百姓傳授耕種方法,還親自指導青稞等谷物的試種。她要求唐朝選派優秀工匠入藏,幫助吐蕃人民建設。自從文成公主入藏後,唐朝和吐蕃文化交流大大加強,她也成為民族情誼的象征,因而直到現在還被當地人民所深深懷念。

47. “哎呀,松贊幹佈已經死瞭,你還去幹什麼?”

48. 西藏過去無完整的歷法,以麥收的季節(約為夏歷三月)作為一年的開始。

49.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瞭許多工藝品、谷物、菜籽、藥材、茶葉以及歷法、生產技術和各種書籍,大大促進瞭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與進步。後來,松贊幹佈又接受瞭唐朝賜予他的官職與封爵。文成公主入藏奠定瞭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50. 據說,這種“溜槽淘金法”是吐蕃時期由文成公主從漢地帶來傳入當地,簡便有效,而用水銀萃金的“混汞法”的歷史更為久遠。

51. 走著走著,乃巴山又把路擋住瞭,大傢走起來很不方便。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邊去,直到現在,乃巴山下還有文成公主的腳印。

52. 當時藏族沒有文字,記事用繩子打結或以木刻劃記號來表示。

53. 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瞭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佈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佈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房間的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

54. 《送和蕃公主》(唐代·張籍)塞上如今無戰塵,漢傢公主出和親。

55. 就這樣,文成公主和她的隨從們,跨過一條條大河,翻過一座座高山,走瞭一程又一程,終於來到瞭西藏。年輕的松贊幹佈在拉薩隆重地迎接這位美麗的公主,和她結成瞭夫妻。

56. 第二,文成公主關註大局為先,為瞭民族融合做出瞭極大貢獻。

57.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個叫路納的地方遇到瞭一條河,過不去。公主找來一段樹幹橫在上面,搭瞭一座橋。後來,老百姓就把公主親手搭的這座橋叫做“內地橋”。文成公主過河以後,一隻小鳥飛來,說:“公主,公主,這兒是片沼澤地,不好走。”文成公主聽瞭,剪瞭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過去瞭。大傢說,因為文成公主撒瞭這把羊毛,所以路納這個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長得又肥又壯。

58. 在文成公主的倡導下,松贊幹佈不斷派人到長安留學,學習漢族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還聘請漢人到西藏掌握文書,傳授知識。

59. 當時,文成公主匠心獨運,在風水方面,用佛塔、石獅、大自在天像、大鵬、白螺等來改變惡劣風水,吸收煞氣。

60. 本文主要寫瞭,松贊幹佈派使臣向文成公主求婚,使臣通過瞭皇帝的考驗,皇帝允婚後文成公主踏上進藏之路,一路上遇到很多困難,她都用智慧一一解決,最終平安進藏,帶去瞭先進生產力也受到藏族人民的厚愛。

61. 藏歷四月十五,是西藏的薩噶達瓦節,又稱佛吉祥日,被視為化身佛xxx誕辰、成道和圓寂的日子,這一天,各種禮佛與行善活動達到高潮。每逢“薩噶達瓦”,各條轉經道上人如潮水,人們以順時針方向周而復始、首尾相接地環行。信徒們一手轉動經筒,一手數著念珠,且口誦真言,煨桑並拋灑糌粑和青稞酒,裊繞不絕的桑煙使各個寺院以及西藏所有的地方充滿節日氣氛。

62. 松贊幹佈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紮陵湖)迎接文成公主,然後與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

63. 唐朝皇帝接見瞭吐蕃的使臣,想試一試他的智慧。他派人牽來一百匹小馬和一百匹母馬,讓使臣認出哪一匹小馬是哪一匹母馬生的。使臣一點兒也不著急。他先把小馬和母馬分開,分別拴在兩個地方過夜。第二天早上,他把一匹母馬放到小馬群裡,小馬一見自己的媽媽來瞭。立刻就跑過去吃奶。這樣一匹一匹地放母馬,每匹小馬很快地找到瞭自己的媽媽。

64. 接著又來瞭五百個姑娘,她們穿著一樣的衣服,頭上戴著一樣的花。皇帝讓使臣認出哪一個是文成公主使臣看過每個姑娘,發現有兩隻蜜蜂總是在一個姑娘的頭上飛來飛去。他仔細一看,原來這個姑娘頭上戴的是鮮花,其他姑娘戴的都是絹花。他斷定這個戴鮮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65. 年,唐太宗派江夏王李道宗作為國舅,護送文成公主遠嫁,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伴隨迎往吐蕃。送行隊伍1千多人,加上地方保護的官兵,一路浩浩蕩蕩,向吐蕃進發。

66. 護送公主和親的隊伍除瞭帶豐盛的嫁妝外,還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甚至還帶瞭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業人員。文成公主和松贊幹佈按照漢族禮節舉行盛大婚禮,並為其修建瞭佈達拉宮。

67. 唐朝國富民強,吐蕃不是對手。松贊幹佈意識到與唐朝作對百害而無一利,於是俯首稱臣請求和親。與此同時,唐太宗也知道吐蕃是西南邊疆的一支重要力量,隻有對吐蕃加強籠絡,才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因此他決定讓文成公主和親。

68. 文成公主入藏帶去瞭大量技工、書籍、種子等,把先進的唐文化傳人吐蕃,促進瞭西藏地區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為漢藏關系的友好發展做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69. 中原統治者為瞭避免與吐蕃的爭戰,大唐選擇用文成公主與吐蕃首領松贊幹佈合親的方式,增近西藏與內地團結和聯系。

70. 文成公主進藏,不僅帶去瞭各種谷物、蔬菜種子,還帶去瞭工藝品、藥材、茶葉及各種書籍。吐蕃的手工業,如釀酒、造紙、造墨、繅絲等都是唐朝漢族工匠直接幫助建立的。文成公主用吐蕃文釋譯唐朝的儒經和佛經,促進瞭藏文化的發展。文成公主對藏族人民作出瞭巨大的貢獻,深受藏族人民崇敬,至今在拉薩的佈達拉宮裡,還保留著文成公主和松贊幹佈的塑像,漢藏人民常到那裡拜謁。

71. 《陰地關見入蕃公主石上手跡》(唐代·雍陶)漢傢公主昔和蕃,石上今馀手跡存。

72. 一次上歷史課,我在課堂上睡覺被老師叫醒,老師問我:文成公主嫁給誰瞭?同桌小聲告訴我:松贊幹佈。可惜我沒聽清,張口就答:宋朝幹部。

73. 公主聽說松贊幹佈死瞭,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她就在達尤龍真修瞭一座石屋子住瞭下來,還咬破瞭指頭,在石壁上寫瞭血書來紀念松贊幹佈。公主心裡難過,沒有心思梳妝,右邊的頭發散瞭也不理會。因此,這個地方北岸的樹木稀,南岸的樹木密,兩邊長得不一樣。

74. 唐朝的時候,青藏高原上有一個地方叫吐蕃,在今天的西藏一帶。吐蕃有個年輕的首領,攪松贊幹佈,他聽說唐朝皇帝有個女兒叫文成公主,即漂亮又聰明,就派大臣到唐朝去求婚。

75. 馬車和馬匹。

76. 文成公主進藏路線(PrincessWenchengroute)。文成公主入藏走的是唐蕃古道,這條唐代以來連接中原及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國的必經之路。

77. 文成公主信佛,松贊幹佈在她的影響下,大力提倡佛教,還特地在拉薩修瞭大昭寺,這對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響之大,的確難以估量。

78. 是的,當時宮廷爭奪很激烈,為瞭百姓平安也為瞭自己傢人文成公主自願入藏。

79. 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幹佈派人進行專門研究,創造瞭30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束瞭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對藏族文化的發展起瞭促進作用。

80. 第一,女子在古代的地位是沒有的,隻是一些利益的犧牲品。

81.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和影響明顯比昭君出塞深遠。除瞭維護瞭漢王朝的穩定外,她把漢族文化傳入西藏,為後來西藏成為我過疆土播下種族,民族文化的交流意義重大。文成公主入藏是出於唐朝發展時期,她的出嫁得到西藏的稱臣,為唐朝的大一統做出瞭貢獻,而昭君出塞則在漢朝逐漸沒落的時候,她的出嫁隻是換來漢室短暫的相對穩定的環境。兩者比較,意義明顯,一個是漢王朝實施大一統的謀略,對周邊民族的籠絡,而另一個則有忍辱偷生的味道。

82. 文成公主從641年正月十五從長安出發,到643年藏歷四月十五(藏歷與農歷相差約幾天),才到達西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幹佈合婚。

83. 《三姝媚·懷文成公主》(現代·網友)聖城思緒剪。

84. 唐朝皇帝見這些都難不住吐蕃的使臣,心裡很高興。他想:一個使臣都這麼聰明能幹,不用說,他們的首領就更聰明能幹瞭,於是就答應瞭松贊幹佈的請求。

85. 從陜西省西安市出發,過咸陽,沿“絲綢之路”東段西行,越隴山,經甘肅天水、隴西、臨洮至臨夏,在炳靈寺或大河傢渡黃河,進入青海民和官亭,經古鄯、樂都、西寧、湟源、登日月山,涉倒淌河,到恰卜恰(公主佛堂),然後經切吉草原、大河壩、溫泉,花石峽、黃河沿,繞紮陵湖和鄂陵湖,翻巴顏喀拉山,過玉樹清水河,西渡通天河,到結古巴塘,溯子曲河上至雜多,沿“入藏大道”,過當曲,越唐古拉山口、至西藏聶榮、那曲,最後到達拉薩。

86. 《陰地關見入蕃公主石上手跡》(唐代·雍陶) 漢傢公主昔和蕃,石上今馀手跡存。 風雨幾年侵不滅,分明纖指印苔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