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會瞭“戰戰兢兢地歡樂”。懺悔錄》其實記錄的不僅是他一個人的過與失,而是每一個人都具有性格的兩面性。《性悔錄》是一本為凡人創作的《懺悔錄》――當代自負清高、自命不凡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你為自己的缺點和渺小而羞愧不己;當你自卑而無所適從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你挖出自己的“閃光”人性,從而為自己的優點和美德慶幸不已。 作者在《懺悔錄》中所描寫和分析的內心世界已經是比較真實的瞭。然而,人們對世間萬物都會自身的看法,對盧梭這麼一個有爭議的人也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 作為資產階及革命的精神導師,他的思想和哲學當然不容忽視。他倡導個性自由與個性解放,反對宗教信條與封建道德法規的束縛,在《懺悔錄》中宣揚個人為中心、以個人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的人生態度,把自由、平等視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這部自傳同時也是一部個性解放的宣言書。這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在當時即18世紀無疑有著非常革命的意義,它啟迪著人們摧毀封建主義的意識形態,從而推動歷史的前進。 1、隻記得盧梭《懺悔錄》中的一句名言:“If I’m not better, at least, I am different.”

(譯文:如果我不是更好,至少我與眾不同!)

2、盧梭曾在他所著的懺悔錄中說過:“盧梭啊,這就是你!既有切膚之愛,又有刻骨之恨,不寬容,但坦蕩!

1.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桎梏之中

2.我的生活盡管默默無聞,但要是我的思想比國王更豐富更深刻,那我的內心要比國王的更能吸引人

3.大人物隻認得大人物,小人物也隻認得小人物。小人物贊賞大人物隻是他們的身份地位,而他們自己得到的卻隻是不公正的蔑視。

4.為義務和道德而犧牲固然是痛苦的,但是這種犧牲在內心深處留下的溫馨的回憶,作為補償是綽綽有餘的。

5.我熱愛自由,我憎惡窘迫、苦惱和依附別人。

6.我的全部自由都隻是暫時的、靠不住的;我比服從命令還要受到更大的束縛,因為我必須受我自己的意志的束縛。

7.有罪者放肆大膽、趾高氣揚,而無辜者反而羞慚滿面、局促不安,這又是多麼常見的事啊。

8.作惡的強者消遙法外,無辜的弱者遭殃,走遍天下皆是如此。

9.惡人的仇恨心,越是找不出仇恨的理由就越發強烈,越覺得他們自己不對就越發對對方懷恨。

10.有一種機靈人的精細隻表現在體察惡事上面,到隻有善事可看的地方便什麼也體察不到瞭。

以上所選的是以前看過,並受啟發的句子。盧梭對社會及人性有著宏觀而深刻的洞察力。

1.由於內心的怒火,能把一個人從人群中剔出去。

2.可見嬰兒的純潔不過是肢體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無辜。我見過也體驗到孩子的妒忌:還不會說話,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著一同吃奶的孩子。

3.“沒有妻室的人能專心事主,惟求取悅於主;有妻室的則註意世上的事,想取悅於妻子。”如果我能比較留心,一定能聽到這些聲音,能“為天國而自閹”,能更榮幸地等待你的擁抱。

4.我卻願意偷竊,而且真的做瞭,不是由於需要的脅迫,而是由於缺乏正義感,厭倦正義,惡貫滿盈。因為我所偷的東西,我自己原是有的,而且更多更好。我也並不想享受所偷的東西,不過是為瞭欣賞偷竊與罪惡。我們所以如此做,是因為這勾當是不許可的。

5.罪惡是醜陋的,我卻愛它,我愛墮落,我愛我的缺點,不是愛缺點的根源,而是愛缺點本身。我這個醜陋的靈魂,掙脫你的扶持而自趨滅亡,不是在恥辱中追求什麼,而是追求恥辱本身。

6.懶惰自詡為恬靜。

7.我得到瞭愛,我神秘地帶上瞭享受的桎梏,高興地帶上瞭苦難的枷鎖,為瞭擔受猜忌、懷疑、憂懼、憤恨、爭吵等燒紅的鐵鞭的鞭打。

8.於此可見,人們歡喜的是眼淚和悲傷。但誰都要快樂,誰也不願意受苦,卻願意同情別人的痛苦;同情必然帶來悲苦的情味。那麼是否僅僅由於這一原因而甘願傷心?

人心喜歡看悲劇的原因。

9.如果一人懷抱真摯的同情,那必然是寧願沒有憐憫別人不幸的機會。

10.愛好、追求、獲致並堅持智慧本身。

11.他自會在書本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狂妄。

12.沒有一人能喪失你,除非他離棄你,而離棄瞭你能走往哪裡,逃往哪裡去呢?不過是離棄瞭慈祥的你,走向憤怒的你。

13.把得自真理的一切,托付於真理,你便不會有所喪失。

14.一個愛良馬的人,即使可能變成馬,也決不願自己變成馬。

15.我背著光明,卻面向著受光明照耀的東西,我的眼睛看見受光照的東西,自身卻受不到光明的照耀。

16.我的聰明,我思想的敏銳,都是你的恩賜。

17.他們不崇拜奉事造物的主宰,反而崇奉受造之物。

18.一件事不能因為說得巧妙,便成為真理,也不能因言語的樸拙而視為錯誤;但也不能因言語的粗率而視為真理,因言語典雅而視為錯誤;總之,智與愚,猶如美與惡的食物,言語的巧拙,不過如杯盤的精粗,不論杯盤精粗,都能盛這兩類食物。

19.這種人哪裡還有人格,他們“遠離你而犯奸淫”,流連於時間所玩弄的浮影,貪嗜著沾污他們雙手的糞土般的利益,擁抱著這個消逝的世界,卻蔑視永久存在的你,正在呼喚並寬恕一切失身於邪惡而能迷途知返者的你。

20.責備具有智慧的人,他必然愛你。

21.我年齡愈大,我思想的空虛愈顯得可恥。

22.為此,我設想你,我生命的生命,是廣大無邊的,你滲透著整個世界,又在世界之外,充塞到無限的空間;天、地、一切都占有你,一切在你之中都有限度,但你無可限量。猶如空氣,地上的空氣、並不障礙日光,日光透過空氣,並不碎裂空氣,而空氣充滿著日光。

23.既然天主是全能,為何不能把它整個轉變過來,不遺留絲毫的惡?

24.我學會瞭“戰戰兢兢地歡樂”。

25.不要自以為聰明,因為誰自稱為聰明,誰就成為愚蠢。

26.事前憂患愈重,則所得的快樂也愈大。

27.永遠的真福在上提攜我們,而塵世的享受在下控引我們,一個靈魂具有二者的愛好,但二者都不能占有整個意志,因此靈魂被重大的憂苦所割裂:真理使它更愛前者,而習慣又使他舍不下後者。

28.人生的其他一切,越不值得我們痛哭的,人們越為此而痛哭;而越應該使我們痛哭的,卻越沒有人痛哭。

29.愛則無所不信。

30.無論文學、論辯學以及各種問題,凡我所知道的,都藏在記憶之中。我的獲知,不來自別人傳授,而系得之於自身,我對此深信不 疑,我囑咐我自身妥為保管,以便隨意取用。但在我未知之前,它們在哪裡?它們尚未進入我記憶之中。那末它們究竟在哪裡?我何以聽人一說,會肯定地說:“的 確如此,果然如此。”可見我記憶的領域中原已有它們存在著,不過藏匿於邃密的洞穴,假使無人提醒,可能我絕不會想起它們。

我學會瞭“戰戰兢兢地歡樂”。懺悔錄》其實記錄的不僅是他一個人的過與失,而是每一個人都具有性格的兩面性。《性悔錄》是一本為凡人創作的《懺悔錄》――當代自負清高、自命不凡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你為自己的缺點和渺小而羞愧不己;當你自卑而無所適從時,看看《懺悔錄》它會讓你挖出自己的“閃光”人性,從而為自己的優點和美德慶幸不已。 作者在《懺悔錄》中所描寫和分析的內心世界已經是比較真實的瞭。然而,人們對世間萬物都會自身的看法,對盧梭這麼一個有爭議的人也難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看法。 作為資產階及革命的精神導師,他的思想和哲學當然不容忽視。他倡導個性自由與個性解放,反對宗教信條與封建道德法規的束縛,在《懺悔錄》中宣揚個人為中心、以個人興趣愛好為出發點的人生態度,把自由、平等視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這部自傳同時也是一部個性解放的宣言書。這種資產階級人道主義思想在當時即18世紀無疑有著非常革命的意義,它啟迪著人們摧毀封建主義的意識形態,從而推動歷史的前進。 1、隻記得盧梭《懺悔錄》中的一句名言:“If I’m not better, at least, I am different.”

(譯文:如果我不是更好,至少我與眾不同!)

2、盧梭曾在他所著的懺悔錄中說過:“盧梭啊,這就是你!既有切膚之愛,又有刻骨之恨,不寬容,但坦蕩!

1.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桎梏之中

2.我的生活盡管默默無聞,但要是我的思想比國王更豐富更深刻,那我的內心要比國王的更能吸引人

3.大人物隻認得大人物,小人物也隻認得小人物。小人物贊賞大人物隻是他們的身份地位,而他們自己得到的卻隻是不公正的蔑視。

4.為義務和道德而犧牲固然是痛苦的,但是這種犧牲在內心深處留下的溫馨的回憶,作為補償是綽綽有餘的。

5.我熱愛自由,我憎惡窘迫、苦惱和依附別人。

6.我的全部自由都隻是暫時的、靠不住的;我比服從命令還要受到更大的束縛,因為我必須受我自己的意志的束縛。

7.有罪者放肆大膽、趾高氣揚,而無辜者反而羞慚滿面、局促不安,這又是多麼常見的事啊。

8.作惡的強者消遙法外,無辜的弱者遭殃,走遍天下皆是如此。

9.惡人的仇恨心,越是找不出仇恨的理由就越發強烈,越覺得他們自己不對就越發對對方懷恨。

10.有一種機靈人的精細隻表現在體察惡事上面,到隻有善事可看的地方便什麼也體察不到瞭。

以上所選的是以前看過,並受啟發的句子。盧梭對社會及人性有著宏觀而深刻的洞察力。

1.由於內心的怒火,能把一個人從人群中剔出去。

2.可見嬰兒的純潔不過是肢體的稚弱、而不是本心的無辜。我見過也體驗到孩子的妒忌:還不會說話,就面若死灰,眼光狠狠盯著一同吃奶的孩子。

3.“沒有妻室的人能專心事主,惟求取悅於主;有妻室的則註意世上的事,想取悅於妻子。”如果我能比較留心,一定能聽到這些聲音,能“為天國而自閹”,能更榮幸地等待你的擁抱。

4.我卻願意偷竊,而且真的做瞭,不是由於需要的脅迫,而是由於缺乏正義感,厭倦正義,惡貫滿盈。因為我所偷的東西,我自己原是有的,而且更多更好。我也並不想享受所偷的東西,不過是為瞭欣賞偷竊與罪惡。我們所以如此做,是因為這勾當是不許可的。

5.罪惡是醜陋的,我卻愛它,我愛墮落,我愛我的缺點,不是愛缺點的根源,而是愛缺點本身。我這個醜陋的靈魂,掙脫你的扶持而自趨滅亡,不是在恥辱中追求什麼,而是追求恥辱本身。

6.懶惰自詡為恬靜。

7.我得到瞭愛,我神秘地帶上瞭享受的桎梏,高興地帶上瞭苦難的枷鎖,為瞭擔受猜忌、懷疑、憂懼、憤恨、爭吵等燒紅的鐵鞭的鞭打。

8.於此可見,人們歡喜的是眼淚和悲傷。但誰都要快樂,誰也不願意受苦,卻願意同情別人的痛苦;同情必然帶來悲苦的情味。那麼是否僅僅由於這一原因而甘願傷心?

人心喜歡看悲劇的原因。

9.如果一人懷抱真摯的同情,那必然是寧願沒有憐憫別人不幸的機會。

10.愛好、追求、獲致並堅持智慧本身。

11.他自會在書本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和狂妄。

12.沒有一人能喪失你,除非他離棄你,而離棄瞭你能走往哪裡,逃往哪裡去呢?不過是離棄瞭慈祥的你,走向憤怒的你。

13.把得自真理的一切,托付於真理,你便不會有所喪失。

14.一個愛良馬的人,即使可能變成馬,也決不願自己變成馬。

15.我背著光明,卻面向著受光明照耀的東西,我的眼睛看見受光照的東西,自身卻受不到光明的照耀。

16.我的聰明,我思想的敏銳,都是你的恩賜。

17.他們不崇拜奉事造物的主宰,反而崇奉受造之物。

18.一件事不能因為說得巧妙,便成為真理,也不能因言語的樸拙而視為錯誤;但也不能因言語的粗率而視為真理,因言語典雅而視為錯誤;總之,智與愚,猶如美與惡的食物,言語的巧拙,不過如杯盤的精粗,不論杯盤精粗,都能盛這兩類食物。

19.這種人哪裡還有人格,他們“遠離你而犯奸淫”,流連於時間所玩弄的浮影,貪嗜著沾污他們雙手的糞土般的利益,擁抱著這個消逝的世界,卻蔑視永久存在的你,正在呼喚並寬恕一切失身於邪惡而能迷途知返者的你。

20.責備具有智慧的人,他必然愛你。

21.我年齡愈大,我思想的空虛愈顯得可恥。

22.為此,我設想你,我生命的生命,是廣大無邊的,你滲透著整個世界,又在世界之外,充塞到無限的空間;天、地、一切都占有你,一切在你之中都有限度,但你無可限量。猶如空氣,地上的空氣、並不障礙日光,日光透過空氣,並不碎裂空氣,而空氣充滿著日光。

23.既然天主是全能,為何不能把它整個轉變過來,不遺留絲毫的惡?

24.我學會瞭“戰戰兢兢地歡樂”。

25.不要自以為聰明,因為誰自稱為聰明,誰就成為愚蠢。

26.事前憂患愈重,則所得的快樂也愈大。

27.永遠的真福在上提攜我們,而塵世的享受在下控引我們,一個靈魂具有二者的愛好,但二者都不能占有整個意志,因此靈魂被重大的憂苦所割裂:真理使它更愛前者,而習慣又使他舍不下後者。

28.人生的其他一切,越不值得我們痛哭的,人們越為此而痛哭;而越應該使我們痛哭的,卻越沒有人痛哭。

29.愛則無所不信。

30.無論文學、論辯學以及各種問題,凡我所知道的,都藏在記憶之中。我的獲知,不來自別人傳授,而系得之於自身,我對此深信不 疑,我囑咐我自身妥為保管,以便隨意取用。但在我未知之前,它們在哪裡?它們尚未進入我記憶之中。那末它們究竟在哪裡?我何以聽人一說,會肯定地說:“的 確如此,果然如此。”可見我記憶的領域中原已有它們存在著,不過藏匿於邃密的洞穴,假使無人提醒,可能我絕不會想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