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男人更正確的認識自己男人這東西經典語句,讓女人更深入的瞭解男人。這是日本著名作傢渡邊淳一的《男人這東西》封面的一句話。

作為一名棄醫從文的作傢男人這東西經典語句,對生理上的把控是優勢,他結合瞭自身及身邊朋友們的體驗,剖析瞭男人從幼少期、青年期一直到壯年期的身心發展歷程。

基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精神,我就粗略的讀瞭一下這本書,給大傢分享幾個我有感觸的點。

與母親漸行漸遠的青少年

青春期是個令父母頭疼的年紀,因為那個圍著你蹦蹦跳跳的娃在這個時候跟你漸行漸遠瞭,有瞭自己的思想,可能還故意和父母對著幹來表明他已經是個大人瞭。

女孩子可能還有時候會跟父母聊聊天,男孩子與母親的關系卻似乎是前所未有的生疏。影視劇裡他們總是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還跟母親強調不要進我的房間,加上男孩不像女孩子那麼八卦,話不多,自然更令母親著急。因為當媽的不知道兒子心裡想什麼,又擔心會不會有什麼不良嗜好,所以關系往往劍拔弩張。

渡邊淳一從男孩生理角度剖析瞭這一現象男人這東西經典語句:“事實上,男孩升入中學後,開始與母親疏遠、不再聽從母親的指揮,是極為自然的事情。因為這個年齡的男孩本能地感覺到,母親的女人角色對自己來說是一種威脅,因而他們不希望身為女人的母親接近自己。”

簡言之,“性”這個神秘的東西是一種生理本能,說再多的人生道理也是改變不瞭的。養兒子的母親們,若是孩子到瞭青春期,不願與你親近瞭,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不要去幹涉他。

還有就是不要逼孩子整天坐課桌前努力學習,讓孩子愛上一項運動,將精力發泄掉瞭,才更能靜下心來學習。

在男人眼中,戀愛與其他愛好同等重要。

如今有個詞語叫“戀愛腦”,但是有這個腦子的大部分都還是女孩子,這就恰恰證明瞭渡邊淳一的這句話。戀愛對於許多年輕的女孩子來說幾乎是全部,一旦戀愛瞭就好像什麼事情都要一起做,天天黏一塊。可是大部分男孩子卻不是,打遊戲,朋友聚會都不能落,然後再抽空談個戀愛。這種不平等往往會讓女方覺得你是我的全世界,我卻隻是你一部分的落差感。

渡邊淳一說:友情在男人心目中的地位遠遠超過友情在女性心目中的地位。男人如果失去友情便意味著他被男性社會排除在外,最終成為一隻失群的孤狼。就是說男性的友情能讓他確定自己在社會中位置。

如果一個男人不是天天粘著你,並不代表他不愛你,隻是你們雙方對戀愛的重視程度與表達方式不同。

作為女孩子,給男孩子一些空間,也給自己一些空間,更有利於感情的親密。當然,男孩子不能隻享受瞭女朋友的體貼照顧卻又想享受單身的自由。這就需要兩個人相互體諒,磨合。

婆媳關系的實質其實是圍繞著一個男人的“三角關系”。

對一個母親來說,說得誇張些,媳婦就是將自己最心愛的兒子奪走的那個女人,有一種近似嫉妒的感情。媳婦則往往覺得丈夫與婆婆之間的親情十分牢固,而這種親情越是牢固,媳婦就越是希望割斷它,使丈夫的感情全部集中在自己一個人身上。

所以婆媳關系處理不好那是正常的,並且一般情況下也不大可能完全處理好。先承認這一點,就不會對彼此抱太高要求。

對於男人而言,影視劇裡霸道護妻那基本是故事情節需要,現實中大部分男人僅僅是聽任母親和妻子發牢騷,然後撫慰幾句,而不會積極主動地解決婆媳間的矛盾。不要揪著問男人這事怎麼解決,因為這超出瞭他們的能力范圍。

處理好婆媳關系還是得女人自己出馬,作為婆婆,要學會放手,過自己的生活;作為兒媳,不要指望能努力把婆婆變成媽,通過溝通交流就能處理好。

保持點距離會比較有幫助。

此外作者花瞭很多的筆墨從自然法則、生理角度去剖析男人本性,甚至覺得我們對煙花柳巷的排斥以及一夫一妻制對於男性本色而言是不合理的。這一塊,我無法認同。

人之所以為人,與動物終究不同,人類更懂得運用智慧、道德、規則來規范社會發展。如果僅憑著物種法則來發展,那麼我們現在還應該是猴子,而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