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若想證實你的堅貞,首先證實你的忠誠。——彌爾頓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 子路篇

4.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 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論語》

6. 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孔子

7.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8.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 裡仁篇

10. 子張篇

11.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2. 牢固的結合產生忠誠,這一諺語永世常存。——高爾

13.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14.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15.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16.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7. 憲問篇

18. 先意承指先意承志先意希旨鴞鳥生翼小受大走孝思不匱孝悌力田孝悌忠信。

19.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20. 堯曰篇

21. 衛靈公篇

22. 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23. 舉直錯諸枉,xxx服;舉枉錯諸直,xxx不服。”——孔子《論語》

24. 公冶長篇

25.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6. 先求忠誠再求能力,更加安全。——曾仕強

27. 述而篇

28.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遊走到瞭主流之外,淡出瞭人們的視野。

29.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傢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0. 一片忠誠是長壽之本,滿懷善良是快樂之源。——佚名

31.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32.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33.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瞭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4.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春秋·孔子《論語·八佾》

35.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36.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37.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8. 忠誠是人生的本色。

39.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40.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41.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42. 對真理之神的忠誠,勝過其他所有的忠誠。——甘地

43. 人生最可愛者惟其人之忠誠。——教洛基

44. 忠誠是愛情的橋梁,欺詐是友誼的敵人。——維吾爾族

45.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46.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47.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隻以異。’”

48.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隻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瞭。”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49.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論語》

50.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51.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說。

52. 中國之道以孝為先,為君子者必懂孝,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將你養大,孝順他們是我們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為一傢人是前世修來的,珍惜現在,珍惜眼前人。

53.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篇》

54. 先進篇

55. 學而篇

56. 子罕篇

57.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58.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論語》

5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春秋·孔子《論語·公冶長》

60. 顏淵篇

61.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62.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裡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

63.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64.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春秋·孔子《論語·裡仁篇》

65.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裡仁第四》。

66.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讓我們用行動傳達孝的信息,讓我們用行動將中華民族的這種美德傳承下去;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為孝撐起一片新的藍天,我們的孝心,絕不能被時代的潮流所沖走;我們的孝心,隻能與時俱進,變得更加堅固!

67.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孔子

68.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孔子

69. 與戀愛相同,忠誠也常常會有被肚子左右的時候。——茨威格

70.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丘

71. 泰伯篇

7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春秋·孔子《論語·學而》

73.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74.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75. 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孔丘

76.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77. 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1. 錢財的奴隸決不會對上帝忠誠。—— 托·佈朗

2. 世上沒有百分之一百的忠誠。—— 張小嫻

3.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4.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5.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6.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孔丘《論語》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孔子

8.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9.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0.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1. 無知是忠誠之母。—— 亨·科爾

12. 陽貨篇

13.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14.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15.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16.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

17.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隻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18. 朝聞道,夕死可矣。

19. 不貳過。(犯過的錯誤不再重犯。)——孔子《論語·雍也》

20.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孔丘

21.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傢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傢的長輩;愛撫自傢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傢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2. 金錢買來的忠誠一定會被金錢所收買。——塞內加

23. 為政篇

24. 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5. 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26.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27.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8.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9.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30. “孝”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來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導我們“百事孝為先”意思是教導我們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討厭的東西,要謹慎的為他們去掉。

3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衛靈公》

32. 鄉黨篇

33. 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都是以孝為先。弟子規上也說過:“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讓他們大傢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涼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褥。

34.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35.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36. 忠孝兩全拽佈披麻拽佈拖麻子孝父慈。

37. 微子篇

38.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9.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40. 坎坷的道路上可以看出毛驢的耐力,患難的生活中可以看出友誼的忠誠。——米南德

41. 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 埃勒裡

42.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3.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44.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45.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46. 季氏篇

47. 雍也篇

48. 忠誠敦厚,人之根基也。——清·魏裔介

49.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孔子

50. 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51. 八佾篇

52.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