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已經過去兩天瞭寶媽的生活感悟文章,這兩天,看完瞭兩場跨年演講和一本書。

新的一年,回顧過往,有這麼三點收獲。

拒絕洗碗

這幾日放假在傢,爸爸戴著圍裙做飯,吃飯的時候孩子問我寶媽的生活感悟文章:“夫婦是什麼意思?”

(孩子最近總是喜歡以這個句式提問,“夫婦”是書裡看到的一個詞。)

我說寶媽的生活感悟文章:“就是指兩口子,老婆、老公的意思。”

爸爸想考考孩子,於是問:“老公是什麼意思?”

孩子脫口而出:“老公就是廚師的意思。”

哈哈哈……

我是一名基層全職媽媽,生活中最重要的日常就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外加陪玩、陪讀。

帶孩子之餘,我還利用晨起和孩子午休的時間在自媒體圖文領域實現我的“人生抱負”——寫作,因此,我的時間總是有限的。

如此一來,洗衣拖地、洗碗搞衛生這些看似微乎其微卻又常常成為“傢庭勞動婦女”主要工作內容的事項,對我來說,就隻能排在日常“勞動”的末端瞭(如果帶孩子、寫作也算勞動的話)。

我深知:我把地拖得再光滑、把碗洗得再幹凈,並不能證明我作為女性真正的“價值”。

很多人都覺得“日常傢務活”不就是女性該幹的嗎?自古以來這不就是賢妻良母的必備技能嗎?

但是我想說:“這樣簡單的重復性勞動,替代性極強,是個人都能幹,隻是願不願意幹罷瞭。”

如果你出錢,保姆比你幹得更專業、更好!

那對女性來說,有什麼是無法用錢買來的“服務”呢?

答案是“思想”。

學會看書

以前,我總有一個關於學習的誤區:就是給自己做計劃。

尤其是讀書計劃,比如一天看一個小時書,或者量化一天看50頁,這樣下來,一周至少可以讀一本300頁左右的書籍。

但往往結果是:書買瞭很多,計劃做瞭不少,結果卻不甚瞭瞭。

後來有一次,我讀一套小說,因為看得入迷,周末用瞭兩天時間看完瞭5本。

從此之後,我發現“讀書”的戰線不能扯得太長,否則你會陷入一個死循環:今天沒讀完的50頁放到明天再讀也一樣、這周沒看的書放在下周看也一樣。

要怎麼克服這個問題?

答案隻有一個:利用大段時間集中突擊一本書。

作為全職媽媽,我的“大塊時間”,僅限於周末孩子爸爸在傢的時候,白天還不行(孩子總是有理由纏著你),得是凌晨。

凌晨得多早,我曾在周日5點起床看完瞭一本書(昨天是6點起床看完的),一般300字左右的書,4個小時可以“初讀”結束。

與別人不同,作為一名寫作者,我對看書的標準是:書看完寫一篇文章才算真正“看完”瞭。

除瞭時間分配,關於閱讀題材,我也有新的感悟。

過去,我閱讀的種類主要以“女性成長”、“育兒心理”為主,未來一年,將以“認知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為主,在讀書寫作這條路上我將繼續拓展人生的寬度。

女人,你有多堅定,就有多豐盈!

我將繼續按照這樣的標準,完成我“精讀100本書”的小計劃,因為“思想”產生的勞動價值無可替代。

摒棄對“事”負責、堅持對人負責

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中提到瞭一個發人深思的觀點:生活中,你是對事負責還是對人負責?

反觀我最近撫養孩子的過程,犯瞭“對事”負責的錯誤。

最近,和孩子讀書的過程有點“擰巴”,為什麼“擰巴”呢?

因為我自認為花“大錢”買瞭一套“高大上”的書,希望能堅持每天陪孩子看。

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孩子能配合我一起“讀書”學知識,養成閱讀的習慣。

可是孩子呢?對這套包裝華麗的書,興趣沒我大。

因為這套書以講故事為主,每個故事配1-2張圖,這種類型的書,對孩子來說一方面失去瞭“翻書看圖”的樂趣,(因為以前的書基本都是一本書一個故事,圖大字少的那種),另一方面可能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我讓他看的他不看,卻拿自己喜歡的翻。

套用羅振宇的觀點:

陪孩子讀書,究竟是對“讀書”這件事負責還是對“讀書的孩子”負責?

如果是對“讀書”這件事負責, 那結果當然是上面提到的孩子跟我對著幹的情形瞭。

如果是對“讀書的孩子”負責,那要怎麼辦呢?

①讓孩子自己挑書,我來輔助他閱讀寶媽的生活感悟文章

②讓孩子自己控制翻書的進度,有疑惑瞭我來解答;

③讓孩子自己決定一本書讀一遍還是讀十遍,我在旁邊陪著就行。

那我作為“陪讀”媽媽的重要性體現在哪兒呢?

購買適合孩子看的書籍,引導孩子每天讀書,並從中發現閱讀的樂趣。

至於每天讀什麼書、讀多長時間,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想到這一層,關於養育的很多困惑都迎刃而解瞭,如果你是媽媽,希望面對孩子時,能多問幾個:你是對事負責,還是對孩子負責?

結語

新年到來,人生航行到一個新的階段,作為女性、作為媽媽,不管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生活,請記住作傢E·B·懷特的那句話:

面對復雜,保持歡喜。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