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有雲“非淡泊無以明志簡單粗暴的生活感悟,非寧靜無以致遠。”

一個人簡單粗暴的生活感悟的內心寧靜與否,也一定程度代表瞭其人生行穩致遠的能力。

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外部環境充斥著金錢、物質、誘惑、競爭等一些讓人內心無法平靜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且不說真正能夠淡泊明志的極少,就算內心真想淡泊名利,現實總也仿佛有一隻大手推著你向著物質和欲望快步跑去,能夠內心安寧,不受外在影響,已然不易。

這個世界都在講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多,審美越發趨向簡單粗暴,生活在各種內卷鬥爭之中,加之互聯網經濟的快速崛起,讓人隻怕稍有不慎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於是,社會上存在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比早先幾代人加起來都多,焦慮、抑鬱等等負面情緒也演化成瞭某種難以根除的頑疾,簡單粗暴的生活感悟我也曾是其中一員,隻是有幸參悟走出瞭心理的怪圈。

既然外在環境如此,我們能否在紛繁的世界中尋得內心的長久寧靜呢,我以為,答案隻有四個字

“活在當下”

禪宗六祖有一個很值得玩味的故事簡單粗暴的生活感悟

六祖慧能大師最初拜五祖弘忍為師時,還完全沒有頓悟禪機,然而卻有一顆求證大道的直心,弘忍大師叫他天天去砍柴、挑水、做飯。一段時間後,年輕的慧能就忍不住問五祖弘忍:您證道之前,做什麼?

五祖弘忍回答:砍柴挑水做飯。

慧能又問:證道之後又做什麼?

五祖弘忍回答:砍柴挑水做飯。

慧能迷惑地再問:那如何才算證得大道?

五祖弘忍說:我證道之前,砍柴時想著挑水,挑水時想著做飯,做飯時又想著砍柴簡單粗暴的生活感悟;證道之後,砍柴即是砍柴,挑水即是挑水,做飯即是做飯,這就是得道。

是啊,想想我們之所以不能得以片刻寧靜,就是在不斷的妄想,不是在自我內耗就是在擔憂未來,而忽略瞭最為重要的,眼前的今天,

誠如心理學那句名言“活在過去的人抑鬱,活在未來的人焦慮,活在當下的人平靜且富足。”

未來還未到來,一切尚有變數,過去已然過去,無論你如何掙紮,過去就是不可追回,我們能把握的隻有此時此刻此情此景。

人生就像一個沙漏一次隻能流下一顆沙子,日子也隻能一天一秒的過,你若妄想同時流過兩顆就是在傷害自己。

一個人唯有全然將關註點拉回到當下眼前的此時此刻,才能獲得某種強大的寧靜和專註力,而這種波瀾不驚的寧靜和專註力是做成一切事情的前提,吃飯時就全然享受舌尖與美食的交織感受,睡覺時就好好安然入睡,工作時便心無旁騖的工作等等,即使是發呆,什麼也不做,你也得到瞭片刻的安寧。這才是一個內在健康豐盈的人所應選擇的生活態度,也唯有如此,人生的路才能走的穩,走的遠。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是曾國藩為後人留下的十六字方針,正是很好的表達瞭這種活在當下的智慧。

讓我們將未來的答案交給未來,讓過去的過去,隻活在完全獨立的今天, 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