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句:《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2. 發憤忘食;用功學習,努力工作,忘記瞭吃飯。《論語·述而》:xxx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xxx女爰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xxx(女,同xxx汝xxx,你;爰,何。)後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奮。

3. (文章摘自《秘書工作》雜志2009年第12期。原題目:《中的成語》;作者:練鴻翔)

4. 原指每日從多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5. 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

6. 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7. (華而不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出處)《左傳·文公五年》:“且華而不實,怨之所聚也。”《論語·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8.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9.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10. (出處)“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述而》)

11. 解釋: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

12.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13.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出處)《周易·系辭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論語·子罕》子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14. 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15. (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6. 犯上作亂犯:幹犯.封建統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17. 華而不實華:通花,開花;實:果實,結果.花開得好看,但不結果實.比喻外表好看,內容空虛.也指表面上很有學問,實際腹中空空的人.

18.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19. (惠而不費)惠:給人好處;費:耗費。給人好處,自己卻無所損失。(出處)《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

20. 原指教人認識四方形的東西,舉出一個角就能類推另外三個角。後比喻從一件事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指善於推理,能由此知彼,觸類旁通。

21. 溫故知新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出處《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漢·班固《東都賦》:“溫故知新已難,而知德者鮮矣.”

22. 見賢思齊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學得與他一樣.

23. 傢喻戶曉:傢傢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註“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傢喻而戶曉也。”

24. 理屈詞窮;利用站不住腳,無話可說。《論語·先進》:xxx是故惡夫佞者xxx朱註xxx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25. 文質彬彬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樸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26.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28. 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2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出處)《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30. 正是有瞭這種勤奮不倦的為學精神,孔子才掌握瞭淵博的知識,並授徒講學,成為一位大教育傢、大思想傢。天道酬勤,一個人如果有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的精神,再配合科學的工作、學習方法,一定會取得成功。

3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2. (出處)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也!”(《子罕》)

33.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4.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35. 過猶不及過:過分;猶:象;不及:達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處《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6. 指莊稼出瞭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37. 原句:《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39.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40. 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41. 惡衣惡食;粗劣的衣食。《論語·裡仁》:xxx士致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xxx

42. 誨人不倦;誨:教導。教人時不嫌疲勞。形容教導特別耐心。《論語·述而》:xxx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xxx

43. 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也作“殺雞焉用牛刀”。

44. 舉一反三反:類推.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45. 出處:《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46. (述而不作)述:闡述前人學說;作:創作。指隻敘述和闡明前人的學說,自己不創作。

4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兒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語出《論語·衛靈公》。

48. 論語中的成語(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49. (慎終追遠)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50. (出處)“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51. 犯上作亂;犯上:觸犯長上;作亂:指造反。《論語·學而》:xxx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xxx

52. 出處:《論語·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53. 盡善盡美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54. (出處)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先進》)

55. 朽木不可雕這個成語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56. (君子不器)——君子不應該成為像器皿一般隻具有單一用途的人。

57. (意思)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58. 不亦樂乎;《論語·學而》:xxx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xxx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xxx淋漓盡致xxx的意思。

59. 解釋:敏:聰明;好:喜好。

60. 後生可畏;後生;年輕人,後輩;畏:這裡指敬服。年輕人很容易超過老一輩,他們是可敬畏的。《論語·子罕》:xxx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xxx後多用此稱贊有志氣有作為的年輕人。

61. 沒有開動腦筋。比喻對什麼事都不關心。

62. 割雞焉用牛刀;宰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費大力氣或大材不能不用。《論語·陽貨》:xxx子之武城,聞弦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xxx也作xxx殺雞焉用牛刀xxx。

63. 學而不厭: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64. (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65. “師”即子張,“商”指子夏,兩個人都是孔子的學生。成語“過猶不及”就出自此處。在孔子看來,事情做得過瞭頭和沒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過猶不及”這個成語提醒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際交往上,過於冷漠不行,過於親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對對方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便在親近的人中間也該保留。無論對待朋友還是對待親人,都應該把握好分寸,適度最好。

66. 不恥下問;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公治長》:xxx敏而好學,不恥下問。xxx

67. 成語釋義: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幹什麼正經事。

6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69. (無可無不可)表示怎樣辦都行,沒有一定的主見。(出處)《論語·微子》:“我則異於是,是無可無不可。”

70. 惠而不費;惠:施惠,給人以好處;費,耗費。施惠於人,自己又無所耗費。《論語·堯曰》:xxx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xxx後來常用以形容有實利而不多費錢財。

71. 後生可畏後生:青年人,後輩;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勢必超過前輩,令人敬畏.

72. 解釋:謀:商量,計義。

73. 傢喻戶曉;傢傢戶戶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論語·泰伯》:xxx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xxx程註xxx聖人設教,非不欲人傢喻而戶曉也。xxx

74. 出處:出自《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75.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語;令色:討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語,虛偽討好.

76. 做過瞭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好的。

77. 見義勇為看到正義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78. (出處)子曰:“誨人不倦,則可謂雲爾已矣。”(《述而》)

79.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80. 原句:《論語·為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8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82. 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滿足.後指每個人或事物都得到恰當的位置或安排.

83. 出自《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84. 出處:《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

85. 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指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多形容(做事、說話)理由正當而充分。

86.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87. 等有瞭好價錢才賣。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機會才肯出仕效力。

88.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那種職務,就不考慮那方面的事情,語出《論語·泰伯》。

89. 出處:出自《論語·先進》:“是故惡夫佞者宋·朱熹集註:“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於口以禦人耳。”

90.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91. 從心所欲;隨自己的心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論語·為政》:xxx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xxx

92. 原句:《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3.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94. 解釋: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沒有一點缺點。

95. 下學上達:指學習人情事理;道。

96. (出處)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1. (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同憑,馮河,過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類),赤腳蹚水。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出處)《詩經·小雅·小旻(mín)》:“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2.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達到瞭很高的水平.

3.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4.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5. 逝者如斯、擇善而從、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晝夜、隨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師、匹夫不可奪志、三省吾身、不亦樂乎、溫故知新、逝者如斯、擇善而從、三十而立、不惑之年、不舍晝夜、隨心所欲、三人行必有我師、匹夫不可奪志、三省吾身、不亦樂乎、溫故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希望能幫到你(竭力為您回答,請給我一個好評,謝謝親)

6. (出處)“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堯曰》)

7. 舉一反三;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於類推,能觸類旁通。語本《論語·述而》:xxx舉一隅不以三隅反。xxx

8. 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瞭,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瞭,過去瞭就不要再追咎。”

9. 出處:《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 任重道遠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11. 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終。《論語·先進》:xxx若由也,不得其死然。xxx

12. 好行小惠;惠:同xxx慧xxx,聰明。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xxx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xxx後也指愛施小恩惠。

13. 見義勇為;看到瞭爭議的事情就奮勇地去做。語本《論語·為政》:xxx見義不為,無勇也。xxx

14. 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儉樸。

15. 當仁不讓;語本《論語·衛靈公》xxx當仁不讓於師xxx朱熹註:xxx當仁,以仁為之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xxx後來泛用xxx當仁不讓xxx表示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不應該推委。

16. 人們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從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如果交到好的朋友,獲益匪淺;但如果交友不慎的話,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遇到的人總有“賢”與“不賢”之分,那麼在交友的時候,應該註意什麼呢?

17.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18. 孔子的弟子中,子貢才華很高,不但生意做得好,在外交、政治方面的才能也都十分突出。孔子對子貢講的這席話,很有針對性,是提醒子貢不要恃才傲物。與人交往時,我們要善於換位思考、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19. 出處:《論語·裡仁》:“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0. 出自《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1.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

22. 解釋: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23. 出處:《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逐事不諫,既往不咎。”